腺样体肥大

腺样体肥大

概述:腺样体亦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为咽淋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6~7岁发育至最大,青春期后逐渐萎缩,在成人则基本消失。若腺样体增生肥大,且引起相应症状者,称腺样体肥大(adenoid vegetation),为一病理现象。

流行病学

流行病学:本病最多见于儿童,且常合并有慢性扁桃体炎。随着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以及家长们保意识程度的提高,儿童腺样体选择手术有年龄偏小的趋势。

病因

病因:鼻咽部的炎症及其毗邻部位的炎症或腺样体自身的炎症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常见的病因为急、慢性鼻咽炎的反复发作,儿童期的各种急性传染病等。鼻及鼻窦的炎症亦可循其黏膜累及腺样体;反之,腺样体肥大可使后鼻孔堵塞,又可加重鼻及鼻窦的炎症。此病好发于寒冷潮湿的地区,故寒冷潮湿可能为其诱因。5岁以上的腺样体肥大患儿,常合并有慢性扁桃体炎

发病机制

发病机制:咽扁桃体的淋巴组织显著增生,淋巴滤泡增多,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管壁增厚,纤维结构肿胀,使腺样体肥大,故名增殖体。黏膜表面的柱状纤毛上皮常因慢性炎症转化为鳞状上皮,纤毛消失。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腺样体所在部位与耳、鼻、咽喉相通,故其症状呈多样化,但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
    1.儿童的症状
    (1)局部症状:
    ①耳部症状:腺样体肥大或咽鼓管口淋巴组织增生均可堵塞咽鼓管咽口,引起该侧的分泌性中耳炎,出现传导性聋及耳鸣症状。有时可引起化脓性中耳炎。耳部症状有时可为腺样体肥大的首发症状。
    ②鼻部症状:肥大的腺样体及黏脓性分泌物可堵塞后鼻孔,分泌物还可积聚于鼻腔内,且不易擤出,故常合并鼻炎及鼻窦炎而出现鼻塞、流鼻涕症状。并可有张口呼吸、讲话有闭塞性鼻音及睡眠时打鼾等症状。
    长期鼻塞和张口呼吸,可引起面骨发育障碍,如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上切牙突出、牙列不整齐致咬合不良、下颌下垂、唇厚、上唇上翘、下唇悬挂、且多伴有鼻中隔偏曲,加上精神萎靡,面部表情愚钝,是所谓“腺样体面容”(adenoid face)。
    长期用力经鼻呼吸可致鼻翼萎陷,前鼻孔狭窄。
    ③咽喉部及下呼吸道症状:分泌物向下流并刺激呼吸道黏膜,可出现阵咳,易并发支气管炎,可有低热。下颌角淋巴结可肿大。
    (2)全身症状:主要为慢性中毒及反射性神经症状。鼻咽分泌物常被患儿咽入胃中,引起胃肠活动障碍,导致儿童厌食、呕吐、消化不良,继而营养不良。因呼吸不畅,肺扩张不足,可造成胸廓畸形(如鸡胸)。还可出现夜惊、多梦、遗尿、磨牙、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及性情烦躁等症状。有时感头部钝痛。
    2.成人的症状  成人患者极少。在成人,多表现为鼻咽干燥感、异物感。喜反复后吸时咳吐(分泌物附着于鼻咽,且不易吸出或擤出),常为其主诉。全身症状不明显。

并发症

并发症:可以引起打鼾,鼻炎、鼻窦炎,中耳炎等多种并发症,并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一定影响,因呼吸不畅,肺扩张不足,可造成胸廓畸形。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应检查血常规、血沉、尿常规、粪常规以明确有无急性发作和并发症的存在。

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鼻咽部X线:鼻咽侧位片对于诊断腺样体肥大既经济又准确,常作为诊断的依据,CT和MRI一般作为辅助诊断。用鼻咽内镜观察鼻咽部顶、后壁以0°镜为主,观察鼻咽侧壁以60°为佳。对腺样体患者的呼吸音进行声谱分析发现,声谱的优势部分向高频移位。该检查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

诊断

诊断:确诊依据临床症状和手术切除后病理检查。
    1.耳部症状  由于咽扁桃体肥大及鼻咽部炎性分泌物积聚,使咽鼓管咽口受阻,可并发非化脓性或化脓性中耳炎,导致听力减退和耳鸣、耳闷等症状,甚至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在分泌性中耳炎发病中可能通过4个方面起作用:①造成咽鼓管机械的和功能性的阻塞;②阻塞鼻咽部导致咽鼓管逆流;③作为致病菌的“储蓄池”;④局部免疫异常。因此临床上切除腺样体可作为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手段之一。刘月辉对54例小儿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腺样体的病理性肥大及慢性鼻窦炎是影响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早期中耳置管及采取积极有效方法去除病因在本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腺样体肥大儿童较正常儿童听阈下降1.1~4.2dB,中耳压力低60~70mmH2O(8.00~9.33kPa)。
    2.鼻部症状  咽扁桃体肥大常并发鼻炎、鼻窦炎。病人有鼻塞、流涕、张口呼吸、流涎、讲话时带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等症状。有腺样体肥大者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在14.3%到30.1%,腺样体正常者这些症状的发生率只有7%到9.8%,有明显差异。
    3.头痛  杜英华等发现8例青春期腺样体肥大,有久治不愈的头痛及脑电图异常改变,临床误诊为神经性头痛等,经多方面治疗症状不见好转,CT检查发现肥大的腺样体阻塞鼻咽部。为与鼻咽部其他疾病相鉴别,经病理检查证实腺样体肥大,手术治疗后疗效良好。
    4.呼吸道感染症状  由于炎症下行,分泌物刺激呼吸道黏膜,常引起咽喉、气管及支气管炎,故病人可出现咽部不适、声音改变、咳嗽吐痰、气喘、低热等症状。
    5.“腺样体面容”  由于长期张口呼吸,影响面骨发育,上颌骨狭长,硬腭高拱变窄。牙齿外突,牙列不整,咬合不良,下颌下垂,唇厚,上唇上翘,下唇悬挂,外眦下拉,鼻唇沟浅平。加有精神萎靡,面部表情呆板、愚钝,即成所谓“腺样体面容”。
    6.全身症状  主要为慢性中毒症状及神经反射症状。表现为营养发育差、鸡胸、贫血、消瘦、低热、消化不良、易乏力、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烦闷、易惊、性情暴躁、夜间睡眠磨牙、遗尿等。
    7.局部检查  可见咽部充血,咽后壁附有炎性脓性分泌物。一般幼儿用指诊法,经口腔于患儿鼻咽顶部触及柔软的条块状组织,指端常染有血迹。颈部可触到肿大的淋巴结。
    8.鼻咽部X线  鼻咽侧位片对于诊断腺样体肥大既经济又准确,常作为诊断的依据,CT和MRI一般作为辅助诊断。Elwany提出腺样体厚度与鼻咽腔宽度的比率大于0.73,可作为诊断腺样体肥大的标准。
    鼻咽侧位片示鼻咽软组织增厚。鼻咽部透明空腔因腺样体的占据而狭小。干板摄影具有边缘增强效应,与鼻咽部含气空腔对比后病变显示清楚,亦可显示腺样体。
    胶耳患儿和正常组对比,腺样体的厚度无差别。而软腭与咽后壁的气道间隙明显狭窄,胶耳组均小于4mm,正常组只有15%个体小于4mm。
    9.鼻咽内镜  用鼻咽内镜观察鼻咽部顶、后壁以0°镜为主,观察鼻咽侧壁以60°为佳,因为60°镜面与咽鼓管咽口平面平行,观察咽鼓管咽口和咽隐窝最直观。可以清楚地观察咽鼓管咽口形态和咽鼓管圆枕上增生的淋巴滤泡。鼻咽内镜检查腺样体肥大者可见鼻咽顶部后壁有肿大的腺样体团块,呈橘瓣状排列,其间有数条纵沟。腺样体特别肿大者,橘瓣状表现常不明显,代之以结节状改变,被覆分泌物。如果腺样体结节状肿大并伴有长期的全身感染性症状,而排除其他疾病,特别应排除鼻咽部肿瘤的可能,应考虑坏死性增生性淋巴结病的可能。
    因为咽鼓管咽口的形态与中耳疾病密切相关,有必要明确腺样体对咽鼓管咽口的影响情况,根据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将其分为3度。Ⅰ°:腺样体肿大向鼻咽腔内突出,腺样体表面纵沟变浅或消失,可窥及咽隐窝和咽鼓管圆枕与咽后壁的黏膜皱褶。咽鼓管咽口无受挤压表现。Ⅱ°:腺样体肥厚占据较大鼻咽腔,阻塞咽鼓管咽口或咽鼓管咽口受挤压变形。Ⅲ°:腺样体肥大占据大部鼻咽腔,腺样体前界与鼻中隔后缘接触。双侧鼻后孔受不同程度的阻塞。
    腺样体的大小与鼻腔阻塞和打鼾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相关,与化脓性鼻窦炎无明显相关。内镜检查是微创伤性检查,可提供较鼻咽侧位片更多的临床资料,或弥补X线非直视的缺陷。对于临床判断腺样体的大小、准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有较大价值。
    10.CT、MRI  水平位见鼻咽顶后壁软组织肥厚影,左右基本对称,腺样体肥大较重者,双侧咽隐窝消失或留有窄缝隙或仅有软组织界限的密度变化。咽鼓管咽口受压向前移位。需与鼻咽癌之影像相鉴别,鼻咽癌者肿块多偏于一侧,肿块与周围组织的密度稍有差别。尤其肿物向翼腭窝和颅底有侵犯时多可见占位性病变对周围组织的挤压和侵蚀之特征。
    11.声谱分析  对腺样体患者的呼吸音进行声谱分析发现,声谱的优势部分向高频移位。该检查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辅助诊断方法应用于临床。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怀疑有其他疾病可能时需做活检,如果病理为肿瘤或特殊感染等可鉴别,病理为慢性炎症,可手术切除腺样体并行病理检查。对临床怀疑有恶性可能者,应多取几次活检以排除其他疾病(①鼻咽纤维血管瘤;②鼻咽癌;③鼻咽部恶性淋巴瘤;④鼻后孔息肉;⑤鼻咽结核;⑥涎腺混合瘤;⑦鼻咽囊肿)。未行手术者应定期复查和随访。
    1.鼻咽癌  发病年龄较大,多有涕带血丝史,CT检查见咽后壁增厚的软组织影,左右两侧多不对称,咽隐窝不对称性消失,咽旁间隙模糊、变窄甚至闭塞,可有颅底骨质破坏。
    2.咽后壁脓肿  多有咽部异物刺伤史,局部增厚的软组织影较广泛,可见于鼻咽、口咽、喉咽部椎前方,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的脓腔影,脓腔内可见气影,增强检查可见脓肿壁较均匀的明显强化。
    3.咽囊囊肿  位于左右两侧头长肌间,圆形气样或液性低密度灶,边缘清楚。

治疗

治疗:
    1.手术治疗  腺样体切除术:腺样体具有免疫功能,手术年龄以6岁以上为佳。X光摄片示病理性腺样体肥大,结合以下适应证:
    (1)鼻阻塞,张口呼吸,重度鼾症。
    (2)反复发作分泌性中耳炎,久治不愈,听力明显下降。
    (3)明显腺样体面容。
    对4岁以下儿童,腺样体具有产生免疫抗体和淋巴细胞的功能,一般不宜手术。
    2.一般治疗  预防感冒,加强锻炼,增强全身抵抗力。积极治疗引起腺样体肥大的疾病,如鼻炎、鼻窦炎。
    3.药物治疗
    (1)中药治疗:
    鼻咽清毒剂:
    药物成分:野菊花、苍耳子、夏枯草、龙胆草、蛇泡筋、两面针、重楼、党参。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g,2次/d,30日为1疗程。
    (2)局部治疗:
    复方去氧肾上腺素(Compound phenylephrine):
    药物成分:鼻喷雾剂,15ml。盐酸去氧肾上腺素0.2%,地塞米松磷酸钠0.025%,盐酸林可霉素3%。具有抗炎、抗菌、抗过敏和收缩作用。用于腺样体肥大、鼻炎、鼻窦炎。喷鼻,3次/d。
    (3)呼吸道黏膜用药:
    吉诺通(Gelomyrtol,强力稀化黏素):
    药物成分:胶囊剂,每粒含标准桃金娘油,成人剂型300mg,小儿剂型120mg。
    对上、下呼吸道黏膜能溶解黏液,刺激纤毛运动,增强清除功能。还具有杀细菌、真菌、抗炎作用,减轻黏膜肿胀,达到改善慢性炎症的作用。可适用腺样体肥大、鼻炎、鼻窦炎和支气管炎。
    用法用量:口服,宜在餐前30min用较多的凉开水冲服。
    4~10岁儿童,服用儿童剂型,每次120mg,2次/d,最后一次剂量在晚上睡前服用。
    成人,每次300mg,2次/d。
    不良反应:偶有胃肠道不适。

预后

预后:经过适当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

预防

预防:预防感冒,加强锻炼,增强全身抵抗力。积极治疗引起腺样体肥大的疾病,如鼻炎、鼻窦炎。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目录

Copyrights 2005-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